微信二维码 顶部
广航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航新闻 >> 正文
华南明灯不灭,理想之光永存----机关部门党支部书记参观“三大”会址和杨匏安旧居
  审核人:

   (机关党委供稿)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6月8日下午,机关党委组织部分机关教辅部门的党支部书记,参观了位于广州东山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和位于广州市越华路的杨匏安旧居。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对中共三大的历史作了全面介绍和展示。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这次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使共产党组织迅速发展,促进了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为统一广东、出师北伐、推动国民革命由广东向全国扩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三大确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把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团结起来,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华路,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 1918年初,中共早期革命家、理论家杨匏安迁居杨家祠,广东党组织早期会议多在杨家祠召开,它还是中共三大筹备联络处,是大革命时期党在广州的重要活动场所。

   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南屏人,1914 年毕业于广雅书院(今广雅中学),1915 年东渡日本。1916 年,20 岁的杨匏安从日本回到家乡,于 1918 年全家迁往广州,住在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杨家祠”中。杨匏安到广州后,一面在中学任教,一面从事写作,介绍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他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的时间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几乎是在同时,因此,杨匏安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驱者之一,是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1921年3月,广州共产党小组正式成立。同年春夏间,杨匏安成为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后第一批入党的党员。1922 年,杨匏安代理广东区团委书记; 1924年秋,中共广东区委成立,他担任区监察委员,与陈延年、周恩来一起工作。1925 年,他参加并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1927 年 5 月,他在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参加八七会议后南下策应南昌起义。1928 年,去南洋各地开展革命活动。1929 年回上海,在中央机关工作,并参加编辑党刊。1930 年任中共中央农民委员会农民部部长。1931 年 7 月在上海被捕,8 月英勇就义,年仅 35 岁。

  参观革命旧址旧居和展览,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历史文物,现代技术的复原演示,重温党在广州奋斗的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仿佛穿越百年,心潮澎湃,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参观中,最为感动的是革命先辈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参加三大的40名代表中,就有18人为革命牺牲;根据档案记载,三大后,杨匏安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月薪有300多块大洋,有这么丰厚的工资,一家人的生活本应是非常好的,但他只留下非常少的一部分用作家庭开销,大部分都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那时他家里生活很困难,主要靠家人卖糍粑贴补家用。后来他为了革命献出生命!他们对党、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把对党的忠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忠心感召日月,激励后人!




 

上一条:船舶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广州航海学院校友吕松青、张海松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