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4月18日 来源:智能交通与工程学院
4月16日,广州航海学院智能交通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两个专业150余名师生前往广州南沙,开展以“探索智慧物流与交通创新”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广州港冷链物流中心、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及隧道博物馆,结合产学研融合模式,深化师生对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认知。
冷链物流中心:技术驱动的生鲜供应链枢纽
师生们实地考察了被誉为“亚洲最大冰箱”的广州南沙国际冷链物流项目。该项目由广州南沙国际冷链有限公司运营,提供从清关到配送的一站式冷链综合物流服务,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冷链物流枢纽。

南沙自动化码头:全球领先的智慧港口标杆
在广州港智控大厦,师生们通过全景沙盘、动态演示及讲解,系统了解了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运行机制。该码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是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码头采用卫星定位、传感检测、通信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集装箱装卸、堆场管理、船舶调度等环节的全流程自动化,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作业效率。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南沙四期码头通过“智慧大脑”系统实现多设备协同作业,例如自动导引车(AGV)与桥吊的精准配合,使单箱作业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师生们通过操控室演示,直观感受到自动化技术对港口物流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隧道博物馆:交通基础设施的科技与文化窗口
师生们还参观了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隧道博物馆。该馆以“交通强国”为主题,是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馆内展览面积5000余平方米,隧道主题公园部分6000余平方米,是一座集隧道发展历史成就、隧道知识科普、隧道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博物馆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呈现了盾构机掘进、海底隧道建设等核心技术,并介绍了我国在隧道工程领域的创新成果。

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培育复合型人才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不仅拓宽了师生的行业视野,更通过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强化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广州航海学院智能交通与工程学院将持续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初审:余 沛
复审:王雪莲
审定:刘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