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4月29日 来源: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学院
4月25日下午,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学院“生生不息”课程汇报展之“启航·创想”设计作品在学校琶洲校区凤浦书院展出。展览举办了简短的开幕仪式,琶洲校区管委会办公室、设计学院的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校企合作单位广东非遗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部分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图1.参加课程教学成果展的师生合影
本次展览是《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成果展览。该课程由曾朝辉教授主讲,共32学时,授课对象为2023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本次展览以三十多块精美的展板展出了全部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让每个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才华与学习交流的机会。该课程教学采用理论融合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双向循环方法;实践环节运用“项目设计+过程管理”的模式,严格执行“项目选题→概念设计→结题答辩”与“项目调研→整合研究→设计转化→生产与市场化验证”等多维度辐合的方式推动教学成果的转化形成。曾朝辉教授长期坚持问题视角与目标导向,密切关注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学术前沿和设计学科交叉发展,重视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和学科体系的有机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求证,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系统思维与整合创新、科研与教学融合等方法理念,笃行教而不怠、勤学不辍与教学相长等原则,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图2.课程教学成果展现场
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围绕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前沿科技与设计创新主轴,产出了一系列文化创意设计乃至AI交互技术无人机设计等作品与产品。从项目选题论证的严谨思辨,到概念设计的灵感迸发,直至结课答辩的思维淬炼,同学们首次以设计师身份完成全流程项目实践。这不仅是一次课程作业,更是通向职业设计师的“成人礼”——学生们学会用设计思维观察社会痛点,用文化遗产滋养创新基因,用科技工具转化解决方案。
开幕式上,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陈海航、凤浦书院(琶洲校区管委会)正处级组织员严尧、设计学院院长邓焱等同志致辞并表达了热烈祝贺。嘉宾们认为,本次展览承载着三重使命:一是设计学院响应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广州交通大学筹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扎实的教学成果印证设计学科的特色发展之路;二是搭建文化遗产创新设计与前沿科技交叉融合的试验场,探索“文化+科技”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三是通过项目制教学培养“问题导向、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将设计理想扎根社会需求与问题导向,让设计创意成果服务文化发展。

图3.部分展示介绍
据悉,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学院本月在黄埔校区美术馆举办“生生不息”课程汇报展,集中展示学院2024学年秋季学期专业选修课程的优秀作品。本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成果——“启航·创想”设计作品展览安排在琶洲校区,既是设计学院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探索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凤浦书院“艺术季”之校园高雅艺术与人文素养建设的一次同构与尝试。
初审:吕志强
复审:曾朝辉
审定:陈海航